2025年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发布者:韩纲治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10

10月13日,2025年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召开。中国外文局、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吉林省教育厅领导,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翻译教指委”)专家、特邀专家以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授权点及申请自设DTI的多所院校代表出席会议。


现场

图片
于涛讲话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教指委主任委员于涛在视频讲话中指出,DTI建设是翻译专业教育“以质图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他对首批翻译专博培养院校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定正确方向,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学科布局、师资力量、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好规划部署,切实将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嵌入国家发展全局;二要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把握技术发展先机,深化数智融合学科建设,将数智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掌握新技术、适配新需求、创造新价值的高端翻译人才;三要汇聚联动合力,充分整合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联盟院校的优势禀赋,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建立联盟内师资、案例、技术等优质资源的有序流动与共享机制。于涛强调,要把翻译教育摆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位置,让高端翻译人才成为支撑国家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靠力量。
图片
唐继卫讲话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唐继卫在讲话中指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应确立“四个共识”: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共识,需对高端翻译人才进行精准画像,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开展培养工作;二是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形成共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要求,明确培养方案、准入机制与评价体系;三是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上形成共识,借鉴“卓越工程师”“科技小院”等新型育人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培养路径;四是在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上形成共识,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强化课程设置、导师配备与实践平台的资源协同,并将产教融通贯穿人才培养与评价全过程。
图片
刘学军致辞
吉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刘学军表示,吉林省将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立足吉林实际,培养能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熟练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高端传译者,并以高素质外语人才支撑吉林高端制造业“出海”和东北亚开放枢纽建设,让吉林的生态之美与精神之光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美丽窗口与精神符号。
图片
黄友义讲话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全国翻译教指委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指出,在“翻译中国”的时代背景下,DTI培养的重点之一是高端实践型中译外人才,助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学界、业界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作用,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行业导师配置等提供充足的资源渠道。
图片
秦和致辞
图片
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发言
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对各位专家到吉外研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吉外学科建设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等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围绕翻译专业博士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教指委秘书长张爱玲传达了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政策要求,汇报了秘书处围绕DTI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工作计划。
图片
杨建平、蒋洪新主持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杨建平和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翻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蒋洪新主持。

会上,翻译专博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围绕DTI培养方案、导师遴选、评估机制以及首批翻译专博培养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各方就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联盟运行机制等重点议题交流研讨并达成共识。

本次会议由全国翻译教指委、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

图片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