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下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分论坛六 “翻译测试、行业与学业能力标准衔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分论坛由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菁,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连瑞,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资深专家黄长奇主持。来自中国外文局、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原工学院的8名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作了精彩发言。
全国翻译教指委委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以“健全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助力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为题发言,介绍了外文局在促进翻译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激励办法,推进翻译资格考试与MTI教育衔接等四个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外文局将进一步推进政策衔接,发挥翻译资格考试助力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哈尔滨理工大学庞宝坤作了题为“基于毕业论文的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的发言,从译文传播、质量把控和导师管理三方面对MTI硕士培养过程提出建议,旨在促进MTI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西安外国语大学曹达钦的发言题为“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翻译实践模式研究:问题、探索与创新”,通过分析学生翻译实践的几种主要模式,梳理了学生翻译实践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MTI翻译实践的创新模式。东南大学郭庆作了题为“翻译硕士科研能力提升初探”的发言,认为由于MTI的学制从两年改为三年,改制后的MTI培养目标需要加入科研要素。具体而言,要以真实翻译实践项目促教学和科研,建议MTI的科研涵盖市场、行业、专业等维度。浙大城市学院卢卫中的发言题为“全方位、全过程校企合作MTI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RWS和智慧译百两家语言服务公司为例”,该研究探讨全方位、全过程校企合作MTI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招生特色、校内联合培养特色、校外共建实习实践平台特色、多主体全过程评价特色。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娅的发言题为“新时代中医药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介绍了该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现有中医药外语学科建设,以翻译实践为导向,以“一体两翼”课程群与“3+1”翻译实践体系为抓手,重点强化学生中医药文献翻译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中医翻译和国际传播人才。天津外国语大学朱华作了题为“语言服务企业在翻译技术普及与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该研究聚焦语言服务企业的翻译技术培训板块,从企业课程设置、实操演练、学生反馈等角度深入分析,探讨语言服务企业在翻译技术普及和推广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原工学院姚晓鸣的发言题为“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MTI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指出高校应以所在学校学科特色为依托,积极寻求与学校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结合专业方向优势,对接语言服务行业和时代需求,并通过中原工学院翻译实习基地建设,探索MTI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陈菁、杨连瑞和黄长奇老师对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认为上述发言不仅结合高校和地域特色探讨了政产学研衔接融合机制,而且分享了MTI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如职业素养、实践能力、技术素养、管理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利于更好推动MTI教育发展,更好满足国家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
本稿件由张乔提供。